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义工动态
巾帼义工暖人心 爱心传递正能量
日期:2016年03月08日 - 00:00:00   [浏览次数:]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在塘下,有一群平凡的女性,却做着不平凡的事情。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馨,把爱带到每一个人身边,让爱一直传递。

日前,记者走访了这群传递爱心的女性,感受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龟山村妇女:每天免费发放爱心粥

人数:15人

身份:基本为家庭主妇

参与善事时间:2014年9月15日至今

7日凌晨6时许,龟山村村口的阳光茶亭前已经排起长队,队伍里大多是早起的务工人员、环卫工人、货车司机。他们在等待爱心粥铺免费发放的爱心粥。

阳光茶亭里,十几位穿着红色马甲的女性志愿者在整理桌子,将一个个小碟子摆开,夹入花生、榨菜等小菜。

“粥来啦!”随着一声叫喊,志愿者王娟娣、郑爱花等人推着三轮车,把刚出锅的粥倒进一个不锈钢桶里,依次为等待的人们盛一碗白粥。

一碗碗热腾腾的白粥、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让这个还有些寒意的清晨多了一丝暖意。

龟山爱心粥铺在当地很有名气,很多早起的人会到这里喝一碗热粥,然后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爱心粥的发起者是64岁的王娟娣、67岁的林柳千、73岁的林玉英和59岁的郑爱花等人。

为什么想到做这件善事?

王娟娣介绍,有一天电视播放了一则新闻,说温州市区有一支志愿队伍每天为路人煮粥,10多年来从未间断,她深受感动。第二天,她和邻居林柳千、林玉英、郑爱花等人聊天,发现大家都看了这则新闻。她们一合计,便有了为路人煮粥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经费是第一个拦路虎。她们没有收入,平时生活费也是儿女给的,但既然打定主意,就不能退缩。

她们从各自的生活费中支出一些钱,凑了2500元作为启动资金,粜米买碗。2014年9月15日,第一锅白粥出炉。看着排队的人们喝着白粥,竖起大拇指,王娟娣等人也露出笑容。

截至目前,爱心粥铺已坚持一年多时间,除了春节期间休息半个月,每天不间断供应白粥。王娟娣介绍,刚开始有很多人不看好这种善行,认为不会持续太久,但一年多的坚持让质疑者的观点有了改观。

爱心粥铺打响了名气,很多爱心人士送来善款,解决粥铺的经费问题。为了让爱心款的收支透明化,志愿者将收支明细贴在村口。

如今,爱心粥铺志愿队伍已经扩大到17人,其中15人为村里的女性。

只要有人来喝我们煮的粥,只要我们觉得做这件事有意义,就会一直做下去。”

曹春英:做义工让我收获快乐

年龄:53岁

身份:瑞安民间推拿刮痧协会慈善义工服务队成员、温州小柳鸽绿房子义工队塘下分站负责人

参与善事时间:2010年至今

前段时间,韩田村民曹春英有些忙。一大早,她就赶到塘下镇霞林村取别人闲置的衣服,带回家清洗、整理、装袋,准备送给温州小柳鸽绿房子义工队。

原来,去年7月份,曹春英加入该义工队,负责收集塘下市民捐献的旧衣服,经过处理后分发给山区生活困难的村民或敬老院老人。为运送方便,曹春英特意将位于海西村的一间房间腾出来,作为收集衣服的站点。 “在我们的发动下,身边很多亲戚朋友将不需要的旧衣服交给我。”曹春英说,目前已运送了30来车衣服。

不仅如此,曹春英还是韩田某爱心素食馆的义工。据了解,该爱心素食馆于去年4月开业,没有价目表,也没人收费、服务,饭钱由客人自主投入爱心箱。

素食馆店主钱永德是曹春英的朋友。听说素食馆招募义工,曹春英主动请缨去厨房打下手。同时,她还加入我市不少公益组织,经常去老人公寓帮老人洗脚、推拿、剪指甲。

曹春英是2010年开始关注并投身公益活动的。此前,她是一个在北京打拼的“女汉子”。

“在北京做生意18年,忙着挣钱,却渐渐忽视了身边的人。”曹春英说,2003年因公公生病,她放下手头的生意,悉心照顾公公,才明白孝道的重要,于是放慢工作节奏,接触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播公益和爱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回到塘下老家后,她悉心照顾身边的亲人,还加入多支义工队,致力于将更多的爱传播给需要帮助的人。

不少人会觉得我傻,放着好好的事业不干,整天忙着给老人洗脚、剪指甲,但我清楚自己收获到的快乐。做义工会上瘾,因为它让我的心灵更加富足。

谢冬莲:每天一元帮助有困难的人

年龄:55岁

身份:家庭主妇

参与善事时间:2014年初至今

2月4日,在八水村的大街小巷里,数十位善缘基金会成员穿着红色马甲,拿着扫帚和簸箕打扫卫生。今年元旦期间,该基金会还组织人员到塘下养老院,为老人送去礼物、打扫卫生,做了一桌子菜肴,和老人共进午餐。

善缘基金会发起人谢冬莲是八水村村民,今年55岁,是一位身份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妇女,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号召爱心人士每天捐一元钱,积少成多,帮助有困难的人。

谢冬莲平时喜欢看本土新闻,每每看到一些关于救助困难人士的新闻,会情不自禁地掉眼泪。她想捐钱,但是文化程度不高,不知道怎样汇款。

谢冬莲说,身边很多人不知道怎样通过正规渠道献爱心,更何况普通村民拿不出大额爱心款,金额太少又不好意思拿出手。

“成立爱心基金会的目的就是搭建平台,把大家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去帮助更多的人。”谢冬莲说。

2014年正月,谢冬莲拿来一个储蓄罐,每天往里面投一元钱。在她的带动下,子女也加入“一天一元爱心款”的行动,甚至连小孙女也养成捐献爱心款的习惯。

去年正月,谢冬莲向亲戚朋友表达了搭建爱心平台的想法,得到肯定的回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捐款人数就有六七十人。

为了运作更加顺畅,同时增强公信力,去年4月份,她到市民政局注册“善缘爱心基金会”。截至目前,基金会会员130多人,收到爱心款14万多元,用来资助白血病病人、失明人士、烧伤人员等。

传递爱心的过程中,谢冬莲遭受不少质疑,但她不为所动,依然坚持最初的理想。

我没有什么大本事,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件事我会继续做下去。

林东苹:“爱心妈妈”资助贫困学生

年龄:43岁

身份:汽摩配企业老板

参与慈善时间:2006年至今

林东苹是塘下镇霞林村人。从2006年开始,她一直默默地做慈善工作,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红十字志愿者,并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此后将慈善重心转向资助寒门学子和贫困老人。

第一次做善事,林东苹资助了10名文成小学生,给予每人每学期500元生活费,并不定期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

此后,林东苹相继通过爱心阳光群、红十字会、各志愿者协会等渠道,资助更多的山区贫困生。

林东苹告诉记者,她经常通过发朋友圈的方式,动员身边的亲朋好友参与献爱心队伍,让爱心一个接一个持续传递。

去年,以林东苹公司名称命名的浙江里特慈善义工服务队正式成立,为志愿者提供一个更大、更广的平台,一个月至少一次组织志愿者去山区做慈善,慰问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日前,在林东苹的组织下,一群爱心人士来到文成畲族小学,为20多名孩子送去爱心助学金与学习用品。在文成县职高老师上报的8名贫困生中,林东苹与爱心人士们到学生家中家访,最终成功结对6个学生。

“我们会把爱心人士的捐款送到每个同学手中,而且会经常一起去看望受助学生。”林东苹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大家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正能量持续高涨。

今年,林东苹计划再结对20多个学生,帮助山区里的一些高中生、大学生直到他们就业。

施比受更有福。我不奢望受助孩子给我回报,只是希望他们能够跟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女性的节日。在祝福女性节日快乐的同时,记者被这群巾帼义工深深打动。平日,她们没有更多时间去逛街购物,或结伴游玩,而是选择为他人服务,用另一种方式展现女性的魅力,实现自身价值。

或许她们自身力量有限,或许她们的行动看上去很不起眼。就像龟山村妇女,每天为市民免费发放爱心粥;就像谢冬莲,每天拿出一元钱……

莫以善小而不为,有些善举看似平常,但是传递出的正能量同样让人振奋。只要换一种方式,花费一点时间,就能传递对他人的关爱,为这座城市增添一分正能量。

正能量并不是只有事关生命才显现出来,对于许多单位和普通市民来说,平时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细节都可以传送文明的正能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将爱心传递,将火炬接力,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就能发挥出强大的社会效应。

当一个个普通人怀着最本能的朴素情感,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时,你是否也会像塘下这群巾帼义工一样,引燃内心深处的那一颗火种,做一个正能量的实践者?

这群爱心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都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将女性独有的魅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汇聚成一种磅礴的气势,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社会生根。她们把奉献当作一种追求、一项事业、一种习惯。她们用行动传递正能量。

因为她们的存在,整个社会充满了关爱和温暖;因为她们的存在,塘下充满了生机。这群女义工正在成为塘下最美的名片!

瑞安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瑞安市仓前街134号7号楼 邮编:325299 浙ICP备16037106号
电子邮箱:racszh@163.com 联系电话:65622700 65625227 传真:65625227 技术支持:普望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