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慈善新闻
温州日报:“废油案”引发内河保卫战 “无盖阴沟”不臭了
日期:2010年09月01日 - 00:00:00   [浏览次数:]
瑞安市环城河丰湖段,曾被居民称为“无盖的阴沟”,沿河300多户出租房及附近望江菜场产生的生活垃圾,都一股脑儿倾倒入河。可今年夏天,沿河居民发现,他们可以打开窗门透透风了;到了傍晚,可以拿把椅子坐在河边拉拉家常了;河里的水,也能提上来擦擦地板、门窗了。

  这些改变,除了政府实施的截污纳管工程外,离不开兢兢业业护卫河道的社区义工队,更离不开一起轰动一时的“废油案”。

   “闲事婆”报料,

  “废油案”引公愤

  位于瑞安环城河丰湖段龙首桥上的书报亭,是由65岁的陈春娥开设的。这个书报亭还有另一个名号——环城河卫生监督亭。“邻居都喜欢管陈阿姨叫‘闲事婆’”,玉海街道硐桥社区居委会主任姜江汝说,不论是水果摊贩乱扔果皮垃圾,还是餐饮店往河里倒废弃物,陈春娥都要管。

  “怎么河面上盖了一层厚厚的油渍,是谁这么缺德?”今年3月4日一早,陈春娥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有人在夜里从龙首桥上往环城河里倾倒废油渍,油渍就像被子盖在河面上,还在不断扩散。其他居民也反映,每隔三四天,就有人在凌晨2点至4点伺机作案,但都没注意到他们的真面目。

  “真是太缺德了!”“该好好教育一下!”社区居民不忍看到母亲河遭到如此污染,他们一面清理遍布在桥上的油渍,一面呼吁居委会能逮住那个“缺德人”。

  冷雨夜坚守,

  “缺德人”终归案

  按照陈春娥提供的线索,社区当天安排四名环城河卫生监督队队员进行蹲点。他们以两人一组轮班,从凌晨1点至5点守候在龙首桥附近。

  第一天凌晨,没有动静。第二天、第三天……此时正值雨季,雨水渗进队员们的外套。有队员问,蹲了一个星期没动静,还要不要等?“只要有人倒废油,即使半个月、一个月,我们也要守下去。”67岁的徐锦木说,他是四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第八天凌晨3点15分,一个“黑影”骑着一辆三轮车从菜场探出头来,只见那“黑影”东张西望,环顾四周之后,转身将一个圆桶搬下车,拉起手柄欲往河里倒东西。“停一下!停一下!”在汽车掩护下的徐锦木箭步上前,一把拉住“黑影”的手。

  “废油案”人赃俱获,很快在社区里传开了。该案“案犯”——菜场一家熟食店受到了邻里谴责。在龙首桥小区内管理车辆的谢功富说:“自从那件事被曝光后,附近餐饮店再也不敢往河里倒废油了。”

   义工队成立,

  慈善护河成风尚

  “‘废油事件’成为全市成立慈善义工护河队的引子。”瑞安市塘河整治办主任助理黄春翔说,在这次事件之后,硐桥社区居委会通过向社会分发“保护母亲河”倡议书,率先成立了慈善义工护河队。而从硐桥社区开始,“全民治河”行为迅速在全市蔓延开来。

  西门河头、县前、岭下、白岩桥等社区(村)也开始自发组织慈善义工护河队。自今年6月5日瑞安市开展“保护母亲河,义工在行动”活动后,瑞安市正式组建慈善义工护河队。目前,该市已有16支队伍400多人参与到塘河保护之中,定期开展污染监督、河岸保洁、塘河文化宣传等活动。如今,在瑞安城区4公里塘河及支流沿岸,每天都能看到慈善义工护河队队员的身影,内河也随着这些身影的移动,一天天逐渐变得清澈。

瑞安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瑞安市仓前街134号7号楼 邮编:325299 浙ICP备16037106号
电子邮箱:racszh@163.com 联系电话:65622700 65625227 传真:65625227 技术支持:普望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