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李大同传人李观成(左2)在慈善义工分会会长贾凤英(左1)的陪同下,通过虹南社区慈善爱心超市,给该社区的低保户送去56份月饼。
瑞安有一间老字号百年食品店叫李大同,创办于清光绪十四年(1889年)。它生产的双炊糕、空心月等茶食因质优物美,名传省内外,直至台湾、东南亚。李大同的乐善好施精神,尤其是过去饥荒年代。它扶贫济困、广施糠粥救助饥民,造就了影响几代人的“名店遗风”。今年75岁的李大同传人李观成先生,凭借改革的东风继承、恢复了李大同茶食的招牌,荣获“中华老字号”盛名,还弘扬了李大同传统的仁德店风,坚持几十年做慈善,被瑞安城乡称赞为“李大同爱心人”。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与极左的思潮,传统名店李大同被迫歇业。传人李观成无奈放弃祖业,先是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陈岛垦荒队战天斗地;几年后又去建筑公司当了8年泥瓦匠,对贫困的底层,对病弱的百姓,有着透彻的了解,也有着深切的同情,发愿以后奋斗宏业,创造条件做慈善,帮百姓。
八十年代李大同茶食恢复祖业逐步发展以后,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李观成千方百计一直坚持做慈善:对家人、子女,他坚持慈善教育,灌输“善有善报”,与人为善,使家风和睦、子女有成。儿子李敬斌大学毕业后事业有成,获得几项国家荣誉;对职工,他除了关怀备至,还一再要求“质量第一,对得起良心”,“不允许用不良原料”,不得用不讲卫生之人,不准轻视食品安全!”即使用白糖原料,他要用价格高的广西精白糖,糯米要用文成县双桂产最佳产品,先垫本付款也行。有两年双桂米农因灾减产严重,李观成仍然照合同金额付钱,他说“农民辛劳,这是 全家的生命钱!”
对于社会慈善公益,李观成八十年代做到现在。先是扶贫助学、希望工程,与湖岭、高楼山区贫困生结对,三千五千的他一直坚持;二是残疾人事业资助,老龄工作与孤寡老人,他多次支援;三是支持红十字事业,不管义拍、义卖、义演,他每事必到,项项支持;瑞安慈善总会2003年成立之后,他成了慈善的热心人。凡年、节慰问,拥军优属。帮助下岗职工,救助天灾大病,他有求必应。瑞安市“六一”儿童节规模慰问,他每次出资整整坚持了十五年,直至今年。甚至办老年大学,多次慈善道德文艺演出,他也是热心的资助人。
慈善总会曾接到一位大学生周晓秋的感谢信,十分感激李观成雪中送炭,把她培养到温州师范大学毕业,如今成了温州第十九中学的好教师,人生、家庭、婚姻全部改变了命运。她说“李伯伯给了我最大帮助、最及时的温暖,好像甘露滋润着树木,让我茁壮成长。也许我用尽所有词汇,也都表达不出我对他的感激之情……我只能以拼命工作来表示回报……”
这就是慈善老人李观成。可惜统计不全,他又低调,我们只搞到他捐款、物三十多万元数字。但他的榜样作用,社会影响,却比那“李大同”金子招牌更具价值!(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