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瑞安新居民李国龙拾金不昧得到嘉奖,获得瑞安市慈善总会的5000元现金奖励,此事引发热议。据悉,这是瑞安慈善总会“诚信道德金”成立半年来,首次颁出的拾金不昧诚信道德奖。对于这种奖励做法,有人举手赞成,也有市民持反对意见。
“物质富足者未必是精神富足者”
李国龙不仅如数奉还财物,家境一般的他还屡次婉拒失主酬金。上周五瑞安慈善总会“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拨出5000元对他进行奖励。该基金由瑞安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郑超豪创办,旨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这是该基金第一次对拾金不昧者进行表彰。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道德’二字,对慈善的理解不该仅限于富人对弱势群体捐资捐物,物质富足者未必是精神富足者。”郑超豪说,之所以创建该基金,主要是想借此平台,鼓励市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自我道德水平。
创办者:暂时按道德模范个人的家庭情况等确定奖励金额
李国龙拾金不昧受奖一事引发了市民热议。有人认为奖励能鼓励更多人拾金不昧,倡导传统美德回归;也有市民持反对意见,认为奖励对拾金不昧的行为打折了,并认为“贪心不上缴,上缴不贪心”,奖励不见得对提升社会道德有帮助。
“这是一个探索,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失主’,支持奖励就能让‘失而复得’的机会变得更大。”郑超豪说,民间不缺钱,缺的是传统美德。至于该奖励多少,郑超豪说慈善总会的人经过一番商量,“最初我们想给1.9万元奖金,但考虑再三觉得不合适,又降低标准。”如果按照比例定奖,若定高了,今后遇到巨额拾金不昧,对这个民间基金来说有难度;若比例太低,又无法起到鼓励的作用,导向的意味就少了很多。郑超豪说,他们只能根据道德模范个人的家庭情况等而定。
“这不仅仅是一笔奖金,更是对拾金不昧精神的一种引导。”市民张胜燕说,此前她跟朋友也组织了一个“好心人”道德基金,帮助一些家庭困难、道德高尚的人。前天,她和朋友向“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捐款1万元,这是该基金成立半年多来收到的首笔捐款。
专家:拾金不昧有奖符合社会发展
“现在社会确实有不少拾金不还和酬金出现纠纷的事件,这才更显得拾金不昧的精神可贵。”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学校研部主任主任、副教授陈中权说,对拾金不昧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并不影响其品德的高尚,反而可促进拾金不昧精神的良性循环;对拾金不昧者进行奖励,与拾金不还或主动索取高额回报有本质的区别,拾金者要妥善保管物品,还要寻找失主或是将拾物交到公安机关,也耗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给予一定奖励,不仅体现出合理与公平,同时也是对其行为的一种表彰与肯定,更体现出对社会稳定和谐的负责,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
>>>相关链接
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为纪念母亲,2008年郑超豪用8万元,以母亲名字建立了“华鑫道德基金”,鼓励瑞安陶山沙洲村道德高尚、孝敬老人的家庭。去年8月,郑超豪一家决定将该基金加入父亲名字,升级为“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隶属瑞安市慈善总会,基金增至100万元,范围扩展至瑞安全市,除奖励家庭之外,增加瑞安市民、经营户、瑞安新居民等,已对122个道德家庭及个人颁发奖励。
广东拟“拾金不昧可获10%奖励”引热议:目前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对无主的拾获财物,政府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拍卖后将拍卖款的10%奖励给拾遗者;对有主失物,失主领回时,可自愿按遗失物价值10%的金额奖励拾金不昧者。此事引起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应该政府进行奖励,有人认为拾遗者可以拒领,因为有不少人认为领取奖励是对自己行为的侮辱,还有人担心这个10%会成为不法分子的获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