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等等,让学生先过去,谢谢您的配合。”“同志,桥上不能停车,请立即开走!”2月10日上午7时许,记者来到莘塍大桥上,只见一群身穿反光背心的老人在交警的带领下正忙活着指挥交通。原来,这群老人是莘塍温瑞塘河义工护河队的。
义务“交警”上岗
据了解,莘塍大桥连着民莘中路、民莘东路和莘塍东街,可说是莘塍商业区中心,附近又有莘塍中心小学、银行、超市,沿街店面鳞次栉比,每天来往的车辆、行人络绎不绝,加上桥面乱停车、乱摆摊,使得这里成为交通管理的难点。而老人们所在的护河队办公室就设在大桥边,透过窗户他们经常可见大桥堵得慌,可交警们这边刚疏通那边又堵住了。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而交警莘塍中队也得知大桥附近有一支热心公益的老年护河队,想请老人来帮忙协助。于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交警莘塍中队队长夏存哲联系上了护河队队长蔡洪兴老人。没想到,老人一口答应,还允诺一定好好干。这不,过完春节不久,这群义务“交警”就正式上岗了。
蔡洪兴老人告诉记者,队里有50多位队员,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每天上午7时至8时和下午16时至17时的交通高峰期,队里会派6名队员在桥面上协助交警执勤,疏导大桥周边道路交通。
指挥交通受委屈
可老人们毕竟不是交警,在指挥交通的时候,经常会遭到讽刺和谩骂:“关你什么事,你又不是警察,你算老几,我凭什么听你的。”“少在这里添乱,我就要停这里。”……今年58岁的陈金国也好几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司机不理解,他们骂我,我会以笑相对,向司机解释,多数司机都能理解。”陈金国说。
有一次,一位车主在桥上停车,陈金国上前劝阻时,对方称去店里拿点东西就走。没想到,等了很久也没见车主来,眼见桥上又要堵了,陈金国挨店找车主,终于在一家服装店找着了人。“没想到,你还真找来了,看来我不移车也不行了。”车主只好乖乖地将车开走。
“莘塍大桥几乎没有哪天不堵车,从早上7时多就开始堵,堵车严重的时候,那是寸步难行啊。”刚送完女儿上学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从这学期开学后,因为大桥上多了这些义务“交警”,送孩子上学的道路畅通多了。
经过交通业务培训
上午8时许,记者随6名值完勤的老人回到他们的办公室。刚进楼道就传来一阵声音:“左臂与身体成90度,掌心向前,五指并拢;右臂与手掌平直向左前方摆动,手臂与身体成45度,掌心向右……”寻声望去,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认真地跟着民警戴亮做着手势。
戴亮告诉记者,老人上岗前都经过交通业务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常见的交警手势、基本的交通常识、如何指挥停车等内容。“虽然年纪大,但队员态度认真,有些动作看似简单,可他们要经过反复练习才可以完成。而且时间有限,一次只能培训十几个人,剩下的只能靠老人之间相互教学了。”
“虽然每天高峰期都有两名交警在大桥附近指挥交通,但经常是这边疏通完,那边又堵了,加上处理交通事故,交警经常得两边跑。”夏存哲笑称:“以前大家都称莘塍大桥为‘堵桥’,现在好了,有了老人们的帮忙,我们也减轻了不少负担,真是太感谢他们了。”
夏存哲表示,之前已经给老人们配了6件反光背心和手套,接下去会将头盔、哨子等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