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瑞安打工的安徽人李国龙,2月14日在瑞安城区捡到内有1.9万元现金的公文包后,他将钱物归还失主,并婉拒失主的酬金。为表扬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瑞安市慈善总会奖励其5000元。
32岁的安徽人李国龙在瑞安打工8年了。2月14日晚10点左右,他路过瑞安市区万松山广场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公文包,担心是骗局,但又怕真有人丢了东西,便捡起包迅速离开。回到家,李国龙打开包,看到里面竟然有1.9万元现金和一些文件。怕失主着急,李国龙赶紧照包里的联系方式打过去。失主是瑞安人黄先生,此时他正动员亲友四处寻找,还准备第二天刊登寻物广告。因为公文包里的文件对他来说很重要。
接到电话后,黄先生又惊喜又意外。他们约定第二天一早在李国龙的工厂见面。黄先生检查包内物品无缺失后,拿出1万元作为酬金要送给李国龙,被他婉拒了。李国龙说:“别人丢了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很着急,我还给他是本分。如果单纯为了酬金,我就不会还包了。” 对于丈夫的决定,李国龙的妻子王俊红很赞同,一致同意要还给失主。
李国龙不肯接受酬金,并不是他不缺钱。他在浙江华泰塑胶股份有限公司里当车间工人,妻子也是这家工厂的员工,夫妻俩的月收入加起来只有5000元左右。由于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读幼儿园大班,家庭开销挺大的。夫妻俩辛辛苦苦一年,能存包里这么多钱已经不错了。
瑞安市慈善总会得知李国龙的事迹后,于2月17日上午和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一起来到李国龙所在的公司,从 “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 给予5000元奖金。“诚信道德基金”是去年8月瑞安市委党校郑超豪校长和7个兄弟姐妹自掏腰包,斥资百万在瑞安慈善总会以他们父母的名字命名成立的。这是一个不以捐钱捐物帮助他人为目的,只为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基金。
“一名普通务工者,收入不高却对捡来的钱不动心,确实难得!我们希望通过对李国龙的奖励,鼓励更多的新居民做善事、树新风。”瑞安慈善总会旗下的“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发起人郑超豪先生说,以前“慈善”给人的印象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救助,而他认为对道德人士给予嘉奖也应该是“慈善”的题中之义。他表示,今后还将对瑞安新居民群体中的“有德人士”建立长期的奖励机制,具体奖励规模视情况而定。
除了慈善总会的道德奖励,李国龙还获得其他部门、单位的褒奖。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日前正与李国龙户籍所在地——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取得联系,寄去表扬信。浙江华泰塑胶有限公司召开表彰大会,奖励李国龙3000元奖金。
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木善钭表示,通过对李国龙的表彰,是让全社会知道拾金不昧者,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嘉奖,也可以得到物质奖励。此举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这样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的出现。
作为一个工资微薄的新居民,当他捡到路上的钱包,必须面对一个“不可以有”的1.9万元的诱惑;当他把钱包还给失主,面对一个“可以有”的真心酬谢,两个抉择,他都给出了令人敬佩的答案。这样的拾金不昧者,值得肯定。而有关人士及时用实际行动对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予以褒奖,同样值得肯定,他们给的,不仅仅是一笔奖金,更是对拾金不昧精神的一种引导。
浙江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慈善总会名义来奖励个人拾金不昧的行为,在全省慈善系统中尚属首例,是慈善模式的一种创新。人民网、《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浙江工人日报》、浙江卫视、《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电视台、《瑞安日报》等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引起良好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