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慈善新闻
张宅百家姓慈善基金高楼献爱心
日期:2012年04月15日 - 00:00:00   [浏览次数:]

高楼镇龙二村地处偏僻,大多数村民都已外出发展。如今,只剩下零星几户村民仍住在村里,67岁的苏志杰和57岁的弟弟苏志月便是其中之一。其实,这么多年来,并不是他们不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是三十年前的一场意外,导致弟弟苏志月高位瘫痪,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兄弟俩的命运。
在龙二村,苏志月家算是经济条件最差的。哥哥苏志杰从小没上过一天学,他自己倒是读了几天,但因为家里穷很快就辍学了。苏志月十几岁就跟着别人外出打工,辗转到了湖北的一处煤矿。在煤矿打工的日子是非常辛苦的,每日起早贪黑,还吃不饱,一个月工钱只有四五块。苏志月很懂事,总会省下大部分收入寄回家里。
苏志月当矿工的第五年,一次矿井塌方,他被困在里面。成功获救后,当地医院诊断,他的脊椎神经受损,高位瘫痪。苏志杰得知情况后,马上问朋友借钱买了车票,从瑞安赶往湖北。见到躺在病榻的弟弟时,他顿时泪如泉涌。 因为没钱继续治疗,苏志杰只能无奈地对弟弟说:“我们回家吧。”他将弟弟背回了瑞安。
这些年,苏志杰也曾想过带苏志月去求医,反倒是苏志月劝他说:“算了吧,治不好的,别白浪费了钱。” 苏志杰知道,弟弟说的是违心话,但他是真的没钱。
苏志月刚被接回的时候,父母都还健在,能帮着照顾。不久后,父母相继离世,照顾苏志月的责任都落在了哥哥苏志杰的身上。
苏志杰说,那时多亏了妻子支持,她负责照顾孩子和弟弟,他自己才能到地里干农活,或是到外面打点散工挣钱。但几年后,苏志杰的妻子患了重病,也去世了。
苏志杰有两个儿子,都没上过学,早早就外出打工挣钱了。而他自己,因为要照顾弟弟苏志月,一直留在龙二村。每天天一亮,苏志杰就起床了。给弟弟简单梳洗,喂过早饭后,他就出门到山上的田地里干活。苏志杰说,幸亏有这点田地,能种点蔬菜、稻谷之类的,吃饱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要吃好,苏志杰说那就是奢想了。不过,他养了5只母鸡,隔三差五会下几个鸡蛋,他就煮起来给弟弟吃。每个月,他会走上两个多小时,到山下的市场里买点鱼、肉,也都是为了给弟弟补身体。
尽管苏志杰如此悉心照顾,但由于常年卧床,苏志月双腿已经瘦得皮包骨,部分还已溃烂。
苏志月说,“当然疼”,但他不想让哥哥担心,一直没说过。而实际上,每天看到苏志月溃烂的双腿,苏志杰又怎会没感觉?
兄弟俩现居住的房子已经是破败不堪,建成已经有30多年了。隔壁邻居只有一个老大爷,已是80多岁高龄,他有时也想帮着照顾苏志月,但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几年,苏志杰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如果他走了,谁来照顾苏志月?
苏志杰兄弟的遭遇经《温州晚报》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市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平阳的徐女士率先响应,给他们汇去200元爱心款。她说,钱不多,却是自己想尽的一点绵薄之力。苍南的朱女士给苏家兄弟捐了1000元,她说,这些微薄的心意,只希望苏家两兄弟的生活能好一些。龙湾永强的章女士则专程在清明节期间帮人卖花,挣了300元钱,就是为了给苏家两兄弟捐款。
4月5日上午,瑞安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陈素梅和“张宅百家姓慈善基金”的韩邦开理事长等人,在高楼镇民政负责人和龙二村书记的陪同下,前去高楼龙二村探望苏家两兄弟,送上两瓶食用油、两袋大米以及2000元的爱心款。韩邦开表示,今后,“张宅百家姓慈善基金”就与苏家两兄弟长期结对了,每月捐助他们200元生活费。苏志杰、苏志月兄弟俩都禁不住落泪。哥哥苏志杰用手背抹着眼泪,拉住韩会长的手,不停说着“谢谢”。
同时,韩邦开一行还慰问了龙二村7户困难户,每户送去500元慰问金和慰问品。
瑞安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瑞安市仓前街134号7号楼 邮编:325299 浙ICP备16037106号
电子邮箱:racszh@163.com 联系电话:65622700 65625227 传真:65625227 技术支持:普望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