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慈善新闻
虞海河的“幸福梦”
日期:2013年08月21日 - 00:00:00   [浏览次数:]

“我们幸福一家今年又要出两位大学生了!”8月15日,塘下镇“幸福一家”家长虞海河见到记者时,第一句就是这个喜讯。在听到“恭喜”的祝贺声时,笑容迅速在他稍黑的脸庞绽放开来。

  在他的笑容中,可以看到浓郁的欣慰,看到一种骄傲,这分明就是一个父亲望子成龙并得偿所愿后的表情。如果是不熟悉的人看到这一刻,无法想象这些孩子当初与他是非亲非故的。

  “这是我的梦,已经逐渐成为可以实现的梦。”虞海河说,他的梦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贫困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幸福,让他们能健康成长、自力更生。

  这个梦,在30多年前就有了。

  虞海河年幼失父,家中生活困难,曾一度寄居在猪栏中。靠亲友资助长大的他,深深体会到失去父母或家庭窘迫的孩子对幸福的渴望,梦想着长大后要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

  2007年,虞海河已成家立业,事业初有所成。

  “我想去帮助这些孩子!”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实施这一梦想。早知他梦想的母亲和妻子用行动支持了他。

  那年的8月30日,在瑞安日报和慈善总会的协助下,虞海河将8名来自高楼、湖岭等山区的贫困儿童、孤儿,接到了塘下镇双桥村的家中,和自己的家人同吃同住,供他们上学,承诺将抚养这些孩子到18周岁。

  因为,虞海河的初衷是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幸福的童年,所以他给自己这个特殊的家庭,取名为“幸福一家”。于是,他的梦也成了“幸福梦”。

  6年时间,匆匆而过。

  这些年来,“幸福一家”和虞海河得到过荣誉和成绩,也经历过风雨和挫折,很多事情也不受控制地发生过变化。每年至少20万元的费用,他和妻子、母亲在这个特殊家庭中需要付出的心血、精力和压力,都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

  “不管有多难,我一直坚持我的梦想。”虞海河的话很朴实,很坚定。

  6年来,虞海河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梦,他当初的承诺没有变过。生活在“幸福一家”里的孩子们从互不相识到打成一片,面对虞海河从腼腆生分到亲如一家。

  孩子们感受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和曾经失去过的父爱母爱,这个家庭中不时传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引来他人的羡慕。

  昨日记者在参观“幸福一家”时,发现在一个长五六米的展示栏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孩子们在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这是孙林孙在高中时获得的奖状。”对于每一个证书,虞海河都能如数家珍作出详细介绍。孩子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成了他的骄傲,融化在了他的笑容里。

  虞海河确实有他骄傲的本钱。在起初,“幸福一家”的孩子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才14岁。如今已走出了3名大学生,还有1人在18岁后找到了工作,开始自力更生。

  这几年,“幸福一家”的成员经常因考上大学、家中生活改善等原因而离开,但只要有名额空余出来,虞海河立即会到山区寻找贫困儿童补充进来,一直保持着八九人。

  “这个梦就像一条不归路,不会有尽头,但我一直会走下去。” 虞海河常说,他离自己的梦还很遥远,还需不断努力。因为,他把自己的“幸福梦”分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幸福一家”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通过努力创业,积累更多财富,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并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里,“幸福一家”的成员扩充到20人。

  第二阶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下一代都能将“幸福一家”的这种精神继承下去,并成为虞家的“传家宝”。

瑞安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瑞安市仓前街134号7号楼 邮编:325299 浙ICP备16037106号
电子邮箱:racszh@163.com 联系电话:65622700 65625227 传真:65625227 技术支持:普望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