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人物
11年倾情帮助23个贫困孩子 瑞安“爸爸”虞海河的“幸福一家”
日期:2019年01月07日 - 09:52:36   [浏览次数:]

“这个考上了本科,她是我们这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她开了个好头,后来又考上了好几个本科。”“这个现在在瑞安民政局工作。”“这个女孩已经成家了,去年娃娃都生了。”虞海河站在“幸福一家”的照片墙前,如数家珍地为大家介绍起自己的“孩子们”。

这一张张绽放着笑脸的照片,都是虞海河最宝贝的东西,而这些照片背后,是虞海河的付出和坚守。11年来,虞海河让23名贫困孩子相聚在“幸福一家”,免费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学业开支,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也让这些孩子们绽放出了由衷的笑容。

乐于奉献

11年帮助23名“家人”

下午4点多,瑞安塘下镇双桥村村民虞海河的家中,小金正帮着奶奶张罗晚饭。“我回来了。”“我也回来了。”随着孩子们的几声叫唤,这个家里渐渐热闹起来。走进家门的是虞海河的小儿子和两个“幸福一家”的孩子,他们都在离家不远的小学上学。在虞海河的家中,他们同吃同住,也一同上学。因工作需要,虞海河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在重庆,和孩子们围坐在桌前吃饭,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虞海河的家有个特别的名字——“幸福一家”。它的成立,起源于一个单纯的念头。“别人都说,我做好事出名,其实我小时候就出名了。”虞海河玩笑地说道,原来他家当时是出了名的贫困:3岁时,父亲养蜂亏了钱,贫困的家庭濒临经济绝境;4岁时,一家人住进了由猪圈改建的石屋;14岁,父亲因病过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只好辍学学木工,帮家里分担压力。

虞海河在亲戚朋友的接济下长大,深刻体会到那些失去父母或家境窘迫的孩子对幸福的渴望。“生活好了,也是回报别人的时候了。”当他有了一定经济能力后,虞海河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馈社会,他主动联系了很多当年帮助过他的人,发现对方有经济困难,会立即慷慨相助。

心善的虞海河还想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萌发了收养贫困孩子的想法。2003年到2007年,四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瑞安10余个山区乡镇,挨家挨户寻找需要帮助的孩子。“不是人贩子吧,哪有这么好心的人?”“将来孩子长大了不回来,我们怎么养老?”虞海河在深山里被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但他并不死心,继续前行。他的善行也得到了市慈善总会等相关单位的帮助,经过了漫长的寻找和准备,他找到了2名初中生和4名小学生。

虞海河将原先住过的石屋翻修,建起了4间联体的7层新房,2007年8月30日,他带着家人和这8个孩子住了进来。这天起,虞海河一家的生活轨迹就和这群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给孩子们创造好的条件,虞海河购置了崭新的床铺、课桌,布置了配备架子鼓的音乐室、配备乒乓桌的活动室,还特地请了一名退休老师辅导功课,一名阿姨照顾孩子起居。“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虞海河牵着孩子们的手,这样说道。

转眼间,“幸福一家”成立已有11年。这些孩子逐渐长大成年,陆续离开了“幸福一家”。每当一个孩子离开,虞海河就添补一个孩子,11年来,“幸福一家”陆陆续续来了23个孩子,虞海河承担起了他们所有的生活与学业开支,每年在这些孩子身上花费的资金不下20万元。

亦苦亦甜

“幸福一家”的幸福生活

“做幸福一家,想放弃过吗?”这样的问题,自“幸福一家”成立以来就有无数的人问过,而虞海河至始至终只有一个答案:从未。

这个家一路走来,承受着一部分人的不解和嘲笑,夹杂着许多“酸甜苦辣”。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每天的吃喝住行、学习教育、生病闹脾气等,每一件事情都要花心思、费力气。

“最缺的是知识,最怕的是安全,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带回来的一张张奖状。”自从把孩子们接到“幸福一家”,虞海河就把每个孩子放在心头上,而他最注重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在他眼里,学习与做人同等重要,虞海河和妻子在意孩子们的成绩,也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孩子们刚来时,由于性格内向,虞海河和妻子一有空就陪孩子们聊天,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融入大家庭;有个孩子性格孤僻,有时还会说脏话,虞海河知道后严肃地把她叫到跟前批评教育;几个孩子因为习惯不同争吵打架,虞海河劝架这个安慰那个,时常半夜还得保持着高度警惕;孩子们在家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着虞海河的心,即使身在重庆,也是一天一个电话地问候孩子们情况,得空就会买最近的航班回家……

在虞海河一家的悉心庇护下,孩子们茁壮成长起来,学习成绩各不相同,但都勤奋好学,有的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孩子们成绩提高很快,你看荣誉证书都放不下了。”家里的客厅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荣誉墙也从原先的一面变成了两面,毕业的孩子们也能顺利找到工作,虞海河说,这些都是他坚守数年的动力。“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就好,我们能帮他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路程,就是最欣慰的事情。”

更让虞海河一家高兴的是,从“幸福一家”走出去的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人生方向,但他们一刻也没有忘记“娘家人”。只要到了节假日或周末,那些“毕业”的老成员们就会相约回来。虞海河说:“看着大家一起烧菜做饭,陪着弟弟妹妹聊天,这就是我们‘幸福一家’最大的幸福。”

正是这种幸福,让虞海河11年始终坚守,也让他有底气说:“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从事这样一项公益事业。”

润物无声

点滴爱心不断传承

如果说创立“幸福一家”之初是虞海河的爱心绽放光芒,11年如一日的坚持,也离不开家里所有人的支持。

经营好一个小家庭,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像“幸福一家”这样一个大家庭。为了支撑这个家,虞海河一半的时间都在外奔波,“幸福一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和母亲身上。

母亲郑美香和妻子戴其丽原本在摩配厂帮忙,兼职管理“幸福一家”,为了方便照顾“娒娒”,母亲特地将自己的卧室从6楼搬到4楼女生宿舍旁;怕孩子们睡觉时被子没盖好,她夜里还经常起来看看孩子们有没有踢被子;为了让孩子们下午放学后能吃上点心,妻子学起了做面包;看到街上的运动鞋打折,她立马给每个孩子买上两双……慢慢地,母亲和妻子就将这份“兼职”做成了“全职”。

面对母亲和妻子为“幸福一家”付出的精力,虞海河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特别是我的母亲,现在年纪大了,还要每天操劳。说起来真有些亏欠。”但母亲却对儿子的慈善事业很是支持,她说自己也是“苦出身”,对于一些孩子的遭遇感同身受。和孩子们相处久了,都有感情了,看到这些孩子们的微笑,做什么都开心。

令虞海河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份善意,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2015年,虞海河的大儿子大儿子虞安凯应征入伍。入伍第12天,虞安凯去部队探亲,就提议捐出自己一半的津贴用来做慈善,而且一直坚持到了退伍。退伍后的虞安凯找了份工地打桩的工作,在工地里被晒得黑黝黝的他始终没有忘记慈善,经常用自己不多的工资去帮助其他人。小儿子虞凯文今年上五年级,在家里也是个小大人的模样,打扫卫生、教小朋友认字、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们,他始终记得父亲的教导:“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小家庭拿东西到幸福一家,决不能从幸福一家拿东西上楼。”

虞海河笑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都是他经营“幸福一家”的额外收获。同样让他惊喜的,还有在“幸福一家”长大的几个孩子的变化。2008年来到“幸福一家”时,小金只有12周岁,长大成人后,虞海河有意安排他出国跟自己的表弟学做生意。小金却拒绝了,选择了留在温州学厨师。“我想留下来,以后有能力了,去帮助他人。”小金坚定地说。

像小金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对他们来说,在”幸福一家“得到的不仅是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更让他们收获了友谊,学会了感恩,他们都期望着将虞叔叔的这种大爱精神传承下去。

虞海河曾说,幸福一家是他的一个梦,他的梦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贫困儿童,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让他们能健康成长、自力更生。他将把这个梦当做终身事业,一直走下去。即使自己干不动了,也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能将这种精神继承下去。而现在,这个幸福梦,正在慢慢实现。

瑞安市慈善总会 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瑞安市仓前街134号7号楼 邮编:325299 浙ICP备16037106号
电子邮箱:racszh@163.com 联系电话:65622700 65625227 传真:65625227 技术支持:普望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8102331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