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是不求回报的爱的撒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爱心在不断升华。建立村级慈善基金,正是为他们奉献爱心提供平台,并激励广大农民朋友奉献爱心,帮困扶贫,以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村构建成干群热心慈善、帮贫扶困互助、村域繁荣发展、村风文明安定、村容优美整洁、村民和谐共处的具有鲜明慈善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陶山镇位于瑞安中西部,有122个行政村,13万余人口。现有3个村级慈善基金,分别是:陶山镇沙洲济困敬老互助基金、陶山镇花井慈善爱心基金、陶山镇陶南村济困敬老奖优基金,基金额度350余万元。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沙洲济困敬老互助基金于2007年6月成立,由瑞安市委党校副校长郑超豪(沙洲人)发起。沙洲村有3500余人,外出经商、办企业、海外华侨等行业人才济济,热心奉献的爱心人士众多,但也存在着不少因病致困的弱势群体。于是郑超豪通过走访后提了建立慈善基金的设想,得到了村二委的支持。经过宣传发动,全村动员起来。华侨郑品海捐了20万元,村民纷纷认捐,一周内便筹集善款140余万元。时任温州慈善总会长孙成堪说:村一级慈善机构在全市范围内沙洲村开了先河,这样基层的邻里之间互助形式很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2012年,沙洲村通过温州验收,被授予“市级慈善村”荣誉称号。
花井村慈善爱心基金成立于2009年4月。该基金是在村党支部书记张纯年及企业家张普生共同倡导下,经过两委研究发起的。他们认识到建立慈善基金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乐于奉献,合乎民心民意,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通过宣传发动,村民们共认捐了100.76万元,到位54.7万元。四年来,基金运作正常,群众反映较好。花井村由于慈善爱心基金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省级验收,于2012年11月8日获“浙江省慈善村”光荣称号,成为瑞安市首个省级慈善村。
陶南村慈善济困敬老奖优基金成立于2013年2月1日。该基金是以女婿为捐赠对象而成立的基金。该基金由林玉林、郑超豪(该村女婿)发起,他们联系同是陶南村女婿的七人,以回报妻子家乡为宗旨,林玉林首先认捐了20万元,共捐了70余万元。其他村民也踊跃捐资,成立大会上共募集到120万元。当天还为60岁以上老人、道德模范家庭、困难户共发放了近10万元慰问品。参加会议的温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廖秀枢说:以女婿名义成立的基金在温州地区还是首个,这种村级基金的建立改变了过去慈善的模式。同时村级基金因更贴近基层,更了解村里困难群众的情况,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开展帮扶工作。
这三个村基金的建立,创造了三个首个,沙洲是温州地区首个村级慈善基金,陶南是温州地区首个女婿捐赠设立的慈善基金,花井是瑞安首个获得“省级慈善村”的基金。同时各有特色:沙洲是以济困敬老为出发点,每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送礼物或慰问金,对60岁以上困难老人送帮扶金。花井以关爱为出发点,扶持弱势群体,救助大病家庭,建设公益事业等。陶南则以慰问、奖励道德模范家庭和优秀学生人才为基点开展工作。
二、体会
村级慈善基金的建立和健康发展,使广大村民认识了慈善,增强了慈善意识,也使我们增强了做好慈善进村工作的信心。从以上三个村慈善基金工作实践中,我们体会较深的有四点:
1、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前提
陶山镇党政领导深切认识到,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心温情的光荣事业,也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因此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慈善工作,书记、镇长亲自顾问慈善工作,分管领导具体抓好慈善工作。在慈善基金成立时,镇领导亲临会议指导,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与会人员极大的鼓舞。
2、村级领导班子的坚强核心作用是关键
能否建立村级慈善基金,村两委是关键。首先村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捐款,才能带动其他人慷慨认捐。沙洲三个村的书记、村长都带头捐资。花井村慈善爱心基金则是在村党支部书记张纯年及企业家张普生共同倡导下,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建立的。陶南村两委成员人人捐赠,多的1.5万元,至少1.1万元。其次,村两委主要领导要清正廉洁,公正办事才能赢得民心。这三个村班子都很团结,很坚强,风清气正,深得村民信任。
3、村民的广泛参与是基础。村慈善基金的建立和发展,除了要有热心慈善事业的带头人,更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正如花井村党支部书记张纯年同志在获奖时感言:我村获得省慈善村光荣称号,是村爱心者无私奉献的义举下取得,成绩是大家共同工作的结果,荣誉属于所有参与者。成绩代表过去,荣誉是鞭策和鼓励。我们将借“省级慈善村”的东风,决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全村人民的期望,营造全村家家讲慈善,人人献爱心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慈善接力,不断增强慈善基金实力,为建设慈善村庄、美丽乡村作出更大的贡献。如沙洲济困敬老基金由郑超豪、吴玉庭等10来位在家乡的热心人士发起。他们每人都捐10万元以上,共捐110多万元初始基金。为充实资金实力,他们利用每年春节向回乡过节的在外人士做宣传沟通工作,使在外经商人员和其他村民近百人陆续加入捐赠行列,从而使基金数额逐年增多。
4、规范有效的制度是保障。为使基金正常运作、健康发展,让群众放心,三个基金都有《章程》和相应制度。如沙洲济困敬老基金有《管理及使用制度》、《救助审批制度》、《理事会会议制度》、《理事会工作人员守则》、《基金发放公示制度》、《接受捐资及荣誉制度》,规定:“凡累计捐资10万元及以上者授予名誉理事长荣誉称号”;基金发放对象,委托村“两委”提出初步名单及发放金额,经理事会认可后,再向全体村民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以体现基金发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增强基金公信力。
三、意义
村级慈善基金的建立使广大村民接触了慈善,认识了慈善,提升了慈善理念,捐赠和受助的人都尝到“甜头”,做大慈善蛋糕,增强慈善救助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1、村级慈善基金的设立,使慈善组织拓展到农村。各行政村不仅拥有自己的规范的的募捐和救助机制,而且成为慈善组织中的一个小单位。
2、村级慈善基金的设立,开拓了农村慈善阵地,挖掘了慈善资源,扩大了救助范围,使农村的自募自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有益补充,成为保民生、促稳定、促发展的动力。
3、村级慈善基金的设立,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参加慈善事业的平台,使慈善文化在农村得到了普及,农民在参与中升华了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思想道德境界,激发了人们慈善意识和积极性。
4、村级慈善基金的设立,是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安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打算
在巩固现有三个村基金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继续在有条件的村建立慈善基金。同时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在村级慈善基金建设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